领导之窗

甘肃省有色地勘局党委书记、局长陈建国:牢记嘱托 勇毅前行 以实干担当推动甘肃地勘事业高质量发展
来源: 发布时间:2025-04-18 16:50 浏览次数:22次

牢记嘱托  勇毅前行

以实干担当推动甘肃地勘事业高质量发展

甘肃省有色地勘局党委书记、局长 陈建国

  《习近平关于自然资源工作论述摘编》(以下简称《论述摘编》)高瞻远瞩、内涵丰富、思想深邃,深刻阐明了新时代自然资源工作的一系列根本性、方向性、全局性问题,为我们在新征程上进一步做好地勘工作,服务保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,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。深入学习《论述摘编》,让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,地勘单位在保障国家资源安全、服务生态文明建设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肩负着重要使命。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,推动甘肃地勘事业沿着正确方向不断前进。


紧扣主责主业 力促找矿突破


  一是切实做好项目实施。在全力做好中央和省级财政项目立项工作的同时,积极对接大中型矿山企业,主动引导企业加大投入,着力攻克已知矿床深边部找矿难题,开辟找矿“第二空间”;有力推进海外项目实施,引领推动海外资源勘查开发布局研究,积极推动蒙古、南非、中亚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潜力研究。二是切实抓好项目质量管理。压实各项责任,用好项目调度、跟踪、检查机制,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,强化质量管控,不断提升项目管理水平,确保各项目按期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,为取得地质成果打下坚实基础。三是切实强化综合研究。要集中技术优势,做好传统优势成矿区带的综合研究,在总结成矿规律、建立成矿模型的基础上,创新找矿预测方法,充分运用高效找矿勘查技术方法组合,探索人工智能找矿工作,提高找矿成功率,争取在金、铜、钨、锑、萤石等矿种勘查上实现重要进展,在镍、钴及伴生铂族金属、铬、稀有金属等矿种调查上取得新发现。


秉持绿色理念 助力生态建设


  一是紧盯生态修复。贯彻落实国家黄河战略,全面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,为我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贡献更大力量,有力推进白银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实施,主动配合省自然资源厅争取“山水工程”和示范工程,主动承担全省金属非金属矿山及尾矿库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任务。二是紧盯地灾防治。持续提升地质灾害隐患排查、调查评价、工程治理、应急处置等各方面能力,认真做好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工作,扎实开展汛期驻守、避险搬迁技术支持工作,积极参与兰州市城市地质安全风险调查评价与区划试点工作。三是紧盯领域拓展。积极拓展水文地质基础、水资源、地热矿泉水、旅游资源等领域基础调查;加快城市地质拓展步伐,深入推进物探技术方法应用;拓展农业地质服务领域,抢抓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项目;提升基础测绘能力,拓展地理信息服务广度和深度,主动进军实景三维中国、智慧城市与地下空间开发等领域。


激活创新动力 增强发展活力


  一是夯实平台基础。聚焦 “一心一室” 两个平台,紧密围绕重大科研选题以及制约地勘行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难题,以集智攻坚与协同创新为关键举措,系统有序地提升科研综合实力,全方位、深层次推进创新要素的汇聚融合,精准提炼科研主攻方向,扎实稳固科技与产业创新的基础支撑体系。二是构建创新机制。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,对科研项目、科研成果给予充足的资金支持和奖励,营造“崇尚创新、敢为人先、勇于竞争、宽容失败”的科技创新良好环境,为专业技术人才施展才智提供平台、强化保障,鼓励其迸发创新激情、倾注创新热情、投入创新感情。三是加强交流合作。依托“一室一心”,对接我省发展所需,进一步加大与高校、企业、科研部门的交流合作力度。要推动已签订的各项战略合作协议真正落到实处,建实产学研用合作平台,充分发挥各自优势,积极推进科技、人才的交流合作,开展科研项目的联合申报和技术研发的联合攻关,尝试共建联合实验室和创新中心,有力促进人才、技术、资源的共享与互动。


强化矿业开发 反哺主责主业


  一是突出合作交流。主动对接大中型矿山企业,引导企业加大投入,发挥自身优势,为矿山企业增储上产做好技术服务,拓展找矿思路,优化找矿措施。二是突出成果转化。积极做好勘查成果出让及收益分配工作,协助做好省基金项目成果出让转让,积极跟进后续勘查工作。三是突出矿权管理。梳理局属各单位探矿权采矿权,做好新修订的矿产资源法实施“权证分离”前的摸底调查工作,加强综合管理,指导、促进矿业权权益收益。四是突出矿联指导。加强对省矿业联合会的业务管理与指导,为矿山企业提供更为有力的服务与帮助,进一步发挥技术支撑服务作用,积极做好项目承揽和实施,谋求更大突破。

  学习贯彻《论述摘编》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。我们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、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,认真学习领会,深入贯彻落实,将《论述摘编》的精神实质转化为推动甘肃地勘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,为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、不断开拓富民兴陇新局面贡献地勘力量。


Baidu
map